|| 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动态
- 行业动态 |
基于运营视角的养老项目建筑设计要点
|
发布时间:2018.04.03 新闻来源:安徽乐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 |
“缨束”由养老网创始人李缨女士发起,是养老行业学习互助型社群,其理念为“合作共生、互助分享,学习进步”。“缨束”定期开办主题沙龙,本期沙龙由周燕珉女士分享。
周燕珉女士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,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、中房地产住宅研究会住宅设施专家委员会专家、中国城市规划住宅委员会委员、清华大学老年人研究所研究员。
基于运营视角的养老项目建筑设计要点
大家好,我是周燕珉。今天非常高兴应李总邀请,为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养老的知识,非常荣幸。我也经常关注“缨束”群,大家很活跃,探讨一些问题,有很多真才实学的人在这里。
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“基于运营视角的养老项目建筑设计要点”。因为我是搞建筑设计规划的,这方面做了些相关研究,很高兴与大家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。归纳总结一些群友提出的问题,今天分享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:
老年建筑的规划设计有哪些要点?
如何提高养老建筑的服务效率?
如何选择老年建筑的装修档次?
如何打造适合老人的居室空间?
老年建筑的规划设计有哪些要点?
老年社区的规划布置
首先讲规划层面的情况,怎么样能在规划层面上做好各种类型的养老建筑产品。
规模不必太大
做老年社区的规划不需要做得特别大,特别大反而不能真正地服务好老人。所以,我们建议专门为老人建设的专有社区规模不用特别大,比如几十亩、一百亩地就可以了。上图所示就是我们协助做的宁波象山亲和源老年社区项目。
产品要多样化
老年社区内的产品一般都是比较多样的,如果是特别单一的产品也是不太适合的。比如上图,有些出租的老人公寓、出售的老年住宅;有些酒店式的公寓,给老人家属来探望,给到各地去旅游的老人入住的度假式的酒店公寓;还有医院和康复中心。
合理配置功能
一般社区如果配置医院,不一定是大型的,中小型的就比较合适。也可以辐射周边的社区。这样的医院一旦在社区里有,肯定大家是比较安心的,老人来了有病就可以及时就医。所以我们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做医院,哪怕是社区小的门诊所都是合适的。医院旁边还可以配置护理楼、疗养楼。规划要求这种护理性质强的一定要靠近医院,老人去医院就比较方便。旅馆、酒店式公寓最好是靠近马路,因为它毕竟有公共性,从外面及早地看到它,它的生意就会好一些。住宅是希望稍微私密一点的,最好离大马路远一些。
租售有所区分
和老年住宅相比,出租的公寓具有公共性,他的规划布局和酒店更加接近些比较好。出租的公寓和出售的老年住宅,这两者应该有所区分,不要特别干扰。出售的住宅有物业要自己来管理,和出租是不一样的。出租的还交着物业费,是专门给你打扫卫生的。出售住宅交的物业费和出租的公寓是不一样的,这两块在用地上应该分开一些,在管理上也最好分开一些,比如单设门等等。
养老建筑的基本单体形式
刚才就养老建筑规划方面的问题,诸如小型的老年社区产品规划布置,产品位置关系等方面的问题,简单地说了下。下面讲一下建筑层面的问题,怎么厘清养老建筑基本的单元形式。我们经常听到有人问,比如我是护理老人院,什么样的建筑合适;我是做健康的,什么样的建筑合适等等。现在谈一些基本的原则。
建筑的形式和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建筑产品,和居住功能朝向、服务管理需求是非常相关的,最重要的还是和老人的身体健康程度有关。健康老人一般应该去选择比较居家这种形式的,和在家住得差不多,让他独立生活,宜选择常见的单元式住宅,板式的,通风情况好、居住面积比较容易控制,还是比较容易做好的一种住宅形式。
“单元式”与“廊式”
单元式住宅,一梯四户,也可以把它做成老少户,老人住一套,子女住一套,挨的比较近,但也不在一个总门里面,这种住宅是大家比较欢迎的。护理老人是集体居住在一起的,有护理人员能对他们提供帮助。
“廊式”的好处是有一条走廊,护理员可以去管理,可以管理好多间;“单元式”要从楼梯电梯上去,一层只有几户,管理很不方便,护理员要走电梯楼梯,一层没有几户,当然护理效率就不高。所以,集中居住集中护理的就采取走廊式的,有走廊带着很多户,而不是单元式的一梯几户,在建筑设计领域,我们就称之为“单元式”和“廊式”来进行区分。
“回”字形平面
“回”字形的平面更加适合护理老人,“廊式”适合有管理的公寓。“回”字形的平面首先也属于“廊式”,但比前面提到的“廊式”更好的是,它可以转回来一圈,所以叫“‘回’字形”,这种形式更加适合于护理智障老人。它最重要的特点是便于管理,满足天气不好不适合出去的老人,尤其是满足智障老人的徘徊需求。比如如果出现丁字十字路口,智障老人会无法分辨方向,而在这种持续回转的空间中转来转去地走,便于老人活动;从管理角度来说,动线也相对比较短一些,便于管理。
如何提高养老建筑的服务效率?
护理站的位置选择
很多情况下,新建筑还好处理些,旧建筑可能就不是很理想了。一定要把护理站放在很好的位置,可以节省人力,一般放在转角处、居中位置,要求能够尽可能多地看到各个方向,比如走廊、公共活动室、餐厅、楼梯电梯间,上上下下人的情况都要照顾到。
护理站的背后还可以带着自己的功能空间,比如病重需要及时照护的老人就安置在这个空间,这样护理起来最有效。护理站不用做得特别大,豪华做大是个误区。院长门也希望护理人员不要总是在护理站里等人来找,而是主动和老人生活在一起,帮助老人做些工作服务,和老人一起聊聊天说说话。护理站并不是一个总需要有人坐在里面办公的场所,有些录入信息之类的工作就够了,它有时甚至还应该有备餐间、水池子等功能。
日本有些护理站带着水池子、冰箱、微波炉等,能为餐厅提供些辅助的备餐工作。也有电脑、打印机,记录老人今天的状况等。也有智能化的设施设备,可以观察各个房间的情况,可以响铃及时叫他,这需要有个墙面供摆放各种设备。
开敞式护理站
护理员在开会,老人围坐一圈,一些智障老人也是昏沉沉的。但老人看见护理员在开会,说些有关他们的事,很安心;护理员能直接看到老人,方便照护老人。这种开敞式的护理站是很重要的,不能做成一间屋子,老人不方便找到他们,还要敲门进去,这样显得互相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亲切,护理工作显得很被动。
小规模多功能老年设施
小规模多功能老年设施是将来社区养老设施的一种典型的例子。2016年政府要推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或复合型养老设施,可能今后每个社区都会建设这样的老年设施了。这样的老年设施应该有什么内容呢?过去都是单一内容,这边是个照料中心,那边是个老年饭桌或者老年活动中心等等。我们觉得过于分散,比较浪费管理人员。
我觉得把这些进行一定的综合是更好的。现在的社区要找到这样的房子也不是很容易。有时候我们会把一些功能混合,空间利用率也会提高。这种混合复合型到底有些什么内容呢?我画了个表,养老设施,也就是有床位的晚上可以入住的设施,也可以叫短期入住、喘息服务等等;也可以有老年饭桌,提供小区老人白天中午来吃饭,只提供餐饮,并不提供居住;国家规定日间照料是针对有一定失能状态的老人。
针对需要一定的照料的比如半失能的老人白天来这里活动。这些老人能符合这样的条件还是很不容易的。他必须有一定的困难才能来,因为政府有补助,但他又必须能自己走过来。身体不太好又不是完全不行,白天家里没人照料有一定危险的,就送来这里。日间照料能适合一部分人,但健康老人就不愿意来这里,这是我们调查过的,比如我在上海调研就是这样的。健康老人为什么非要每天八小时来照料中心呢?他自己能力很强,能参加一些活动,去跳舞、逛街、买菜、做饭,当然更喜欢老年活动中心。老年活动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性质是不同的。打牌、下棋、聊天、上课,这些都是老年活动中心该做的事,是面向健康老人的。
社区的复合设施中还可以有居家服务中心,以此为据点,去到社区中送服务,为老人做康复保健、陪医,帮忙做家务、照料,这种空间也可以在复合设施当中。小区中有这种复合设施,可以集很多功能为一身。图6中就是我们做的一个设施,里面有很多功能。图中只展示了一层平面,二层平面以上就是一个老年设施,像老人院一样的,就有一些床位设置。
复合设施比较高效,人员也可以互相利用,管理人员可以互相帮助。否则,日间照料要一批人,活动中心又要一批人。如果在一起,人员可以互相借用利用,可以减少一些劳动人员,包括做饭供应的人数也可以多一些,更加节约一些。很多人问我怎样找这种房子,房子怎么做。主要看找到的空间有多大面积,能做什么事情。我们提倡综合一些,容易有人来利用,盈利的条件也相对好些。如果只有很少人能适应你的服务,这样就赚不到钱。
如何选择老年建筑的装修档次?
有人问装修能做到怎么个便宜法,贵和便宜区别在哪?
装修案例分析
当时我也帮他们做过平面的布局。图中是活动室,我觉得是比较便宜的装修。我解释一下,这个活动室没有吊顶,就是粉刷了,有些灯在上面。墙面涂料是绿颜色的,我觉得不太好看,应该再清淡一点。想做艳的,做局部就可以了,不需要整体做得很艳丽,把整个的反光度都降下来了。地面用的是PVC,相对不太贵
PVC也非常不错,有一定的弹性,还算是比较软,在医疗建筑老年建筑中常用,国外护理院里也多数用,因为性能是好的。问题是可能不太结实,相对容易被划伤,看上去没有那么漂亮高档,实用性是比较好的。我建议不追求豪华高档的老年设施,用PVC地面已经是非常好的了。
北京双井恭和苑的一个活动室活动空间,相较金隅就高档一些。上面用了吊顶了,为什么要用吊顶呢?有些地方装灯要嵌进去,空调设备有出风口回风口要掩盖。吊顶需要层高要有一定的高度,一层层高就适合吊顶。居住的空间可以不用吊顶,公共部分有空调的情况下用吊顶还是必要的。地面用的是木地板,也是很好很高档的。木地板有温馨的感觉,相对比大理石稍微软一点,摔倒后冲击力不是很强,比较合适老人,在活动室里做操、休息、弹琴。木地板肯定比PVC要贵一些,看上去档次比较高。
北京亦庄远洋椿萱茂的大厅。大厅的装修如果是这个样子,整个费用就会稍微贵一点。它的吊顶更加复杂,做出了凿井、灯饰等等。墙壁上用了书架,都是嵌入式的,用了欧风的陷角,柱子的装饰等等。地面比较像大理石的样子,可能是PVC仿照大理石纹样的设计,还是大理石的,我记不太清了。总体装修档次是比较高的,使用经费要多一些。
解释一下,现在PVC色彩很丰富,甚至可以模仿石材的效果,这样既经济,看上去也有美感,能和装修整体风格协调一致,是非常好的。大理石地面能不能用不能一概而论。大理石注意不要抛得太光太滑。大理石比较硬,还有比较冷的感觉,我觉得是不太合适的地方。在公共部分,健康老人出入的地方,铺一些大理石也是可以的。
适老化设计带来的装修成本增加
我们经常听到问要做一个老年设施到底装修花多少钱呢?会不会比一般性的建筑装修就更贵呢?我不这么认为。我觉得做一个老年设施它的装修费用并不是说就需要无限增加很多,不算是特别贵吧。比一般的建筑,比如小旅馆小住宅需要增加的经费,主要是这几个方面。
第一,可能要加装扶手,在走廊、卫生间这些地方。另外在地面防滑找平、墙面防撞也要做一定处理。地面不能有坎儿,取消坎儿,要垫平地面,需要花些钱,特别是旧建筑的台阶处理等,要费些工夫和钱。墙面要求防撞,梯角就会升起来,变成350或者更多一些,一般梯角本来可能8公分10公分就够了,现在需要多一点就需要费一点钱,也不会很多。
第二点就是浴室、空调、取暖设备的问题。浴室设备真的是花钱可多可少。仅仅做喷头、一般性浴缸花不了多少钱,和一般家庭装修是差不多的。空调取暖设备要稍微做得好些,老人对这方面要求更高。特别有些地区没有暖气,做老人院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老人到冬天受不了那么冷,尤其是冬天湿冷的南方。空调、地板采暖、临时采暖设备、用电等都需要考虑,留出余地。
第三就是紧急报警、消防设备、智能化设备这些也是比较费钱的。也不能这么说,紧急报警、消防设备是要求你必须做到的,谈不上费不费钱,你都需要做到。智能化设备现在有很多花样,如果你想做得更现代一点,更长久地使用,你就要把智能化做上去,让你节约人力,使你管理得更好。我们也不建议你马上做太多智能化的内容。因为智能化在不断地发展,有很多发展的余地。如果你做多了,可能刚做完没多久就会觉得不太好用了,马上就要淘汰了,可能就要更新。所以,智能化设备最好做好潜伏设计,预留好管井的位置、墙面的插线插孔等。预留做好后,将来一旦要接装设备,马上就能做好了。现在着急做太多,有些设备可能也不是太实用,一定要分清。
如何打造适合老人的居室空间?
单人居室是未来养老设施老人居室的发展方向
我想说个观点:我们现在护理院、老人公寓的老人居室方案大多数都做成双人间。事实上,从国外的经验看,将来可能走向单人间,大家更喜欢单人间。市场调查也表明,确实有这种倾向。
很多人,特别是我相信今后的5060后,他们去住老人设施的时候,他们更愿意住的是单人间,和别人一起住容易起矛盾,除非是夫妇、自己家的亲戚、朋友,两个人约好的一起来。如果与不相识的人住在一间,特别容易产生矛盾,生活习惯问题、个人隐私问题、家属来探望吵嚷问题等,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欢和别人合住双人间。所以,单人间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。
但这一方面,虽然我们这么说,事实上还是做了双人间,从两个方面来看,可能是有利也有弊吧。双人间在房间进深比较大的状况下,放两张床是很合适的,这对向政府要床位补贴、建设补贴来说,还是说得过去的。
但更希望单间面积小一点,做出更多的房间,当然也是特别合适的,从设计角度看这里就有这个弊端。但我觉得也不一定全是坏事,双人间将来一个人用,床位旁边可以放桌子沙发,就更像自己的家,也许今后5060后来住的时候,会要求房间再宽敞一点,条件再好一点,双人间变成单人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。当然,卧床的、经济条件有限的,不想太贵的时候,做成稍微小一点的单人间也是比较合适的。
多人居室适合护理程度较高的老人居住
越是健康的人越想住单人间,卧床不起的放在四人间就比较好。这不单是生理问题,更重要的是护理效率的问题。卧床的老人活动范围就比较小了,四人间里大家相安无事应该是更好的,老人之间也没精力发生矛盾,护理员可以及时到位照护更多老人,护理效率大大提高了。
护理间放在两个四人间中间,从护理间可以照顾到两边,效率高很多。一个人临时走开,另一个人可以协助管理另外四个老人,晚间也可以一个人管理八个人。原则是越是卧床护理需要多的老人的房间,床位就更多一点,四人间是合适的。日本的床位设置,要不是一人间,要不就是四人间。因为一人间就是身体还可以的,他就要求独立住,不愿和别人合住,四人间的确都是需要很强的护理的了,他们就合住在一起,这样也比较便宜,同时受到很好的护理。三人间我们是比较反对的,中间床位一般是最不受欢迎的。老人一般最先挑靠窗的,次之挑靠墙的,中间的剩在最后。在中间也很不舒适,两边都有人,私密性就很差,尽管有帘子,也是不太好。
四人间的床位布置,里面这张床通风视野都不好,大家不喜欢,图11解决的就不错,也是四人间,但每间把门关上可以独立起来,晚上睡觉想休息一会儿或者家人来探望,不想和大家在一间屋子里的时候,就可以把门关上,帘子拉好,他就独立了。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窗户,通风自由。图10的四人间,里面的想开窗,外面的不想,矛盾就出来了。日本养老四人间的这种状态下就很好。到了白天,护理人员来打扫卫生,来照护他们,就把内部的门和帘子打开,就又回到了前面提到过的效果,视野又开阔了,能看到每个床位每个人,空间也开阔了,打扫房间、使用轮椅等都方便了,利于照护到每个人。所以,这种四人间是比较好的设计。我觉得这种四人间在南方更容易被用到,比较适用。因为这种建筑轮廓线比较多的房子比较冷,越往北方就越不适合。
图12 丹麦养老设施中的单人居室
北欧真的比较富裕,也做得比较好。这样一个养老的单人间就像老人的家一样,可以把家具带来,生活的变化不是很大,更像是生活在自己家里的感觉。我们包括日本都还做不到这一点,觉得还像是专门的设施,像宾馆医院一样有统一的家具设备。能够把空间做到像家一样,那是最好的。
图13 日本养老设施中的四人护理间
图13就觉得不如图12那间好。这也没办法,它本来就不是单人间,就是个四人间,为了管理方便也只能这样。日本的空间都比较小,因为土地面积是有限的。这张图上靠窗户有个水池子,我还专门问过院长,院长说这个水池子其实也是后加的。原因是他觉得床的这边有厕所,靠窗户那边没有用水点,护理过程中洗脸涮杯子都要跑到走廊侧的厕所,距离还是有点远。在窗边加个水池,可以及时洗涮,方便得多。问题是水弄到地面,容易滑倒。但想到老人是卧床为主,这个问题还不是太严重。一是及时擦拭,二是老人处于有人照护的状态,不会随便走动,危险就降低了。这个水池方便了护理人员,就比较有效。
厨房和卫生间
图14 小厨房和卫生间
这里指的是老人公寓里,老人相对还有点自理能力的情况下。小厨房里用的是电磁炉,千万不能用煤气,不能有明火。水池也非常小,很经济很节约的设计。这样一个小厨房就够了,不需要太大,老人既然来到公寓,吃饭还是愿意去食堂。但老人自己也要做些东西,比如熬个粥、热个奶、烧个水,还是要给他留着电磁炉,但并不是让他在这里大作特作,所以,厨房就不用特别大。卫生间用的是推拉门;中间空地也比较大,可以保证轮椅转圈;坐便器旁边有扶手;水池子底下也空一段,方便轮椅插入,这些都是老人卫生间设施中应该做到的。色彩比较温馨,比较像一个居家的感觉。
居住组团小起居空间
图15 居住组团小起居空间
组团式的布局(以下简称“组团”)是现在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空间布局形式。居住组团小起居空间,围绕着小起居空间布置各个居室,这是在北欧最先兴起的组团护理式,造成一个家庭气氛,中间有公共的起居厅、公共的餐厅,护理站能给他配送餐饮,还可以照护。围绕在它周边小的居室,一般我们不希望特别多,在日本常见的是6-8个房间,可能有时候也能到9-10间,在欧美可能还稍微多一点。总之,这样一个起居空间,我们不希望人太多。
这样更容易组成一种家庭的气氛,一组护理人员看着几个老人,这样他对每个老人的身体条件都比较了解,谁喜欢吃什么谁怕冷等等,可以给予比较好的有针对性的服务。老人特别是智障老人,本身就对他人比较容易搞混了,记不清楚,少人数制让他比较安心,也可以和护理人员比较好的配合。我们对特别是智障的老人,完全应该用组团式来进行居住及护理,在设计中就要做成这样的空间。
组团护理其实有些要求,除了有起居餐厅、配餐间等,还有浴室,一个组团配置一个浴室还是很好的。图15是一个美国的方案,空间还是比较大的,每间屋子都配了三件套,有恭桶、水池和淋浴,但他仍然还配了公共浴室。在日本如果说是比较重的需要护理的或智障的老人,可能在自己居室的卫生间中就不一定配淋浴了,在美国澳洲等可能还是配了,在我国现在也多数配了。但我想配了这些并不是说就可以不要公共浴室了,我觉得还是需要的。有些老人基本卧床了,在他房间里洗还是比较麻烦的,水溢出、滑倒、转不开身等等情况,把他放到公共浴室来洗澡是非常有利的。
此外还有一个要求,公共浴室我们不希望做得太大,一来浪费空间。有可能有人认为一层楼一栋楼就要一个大浴室,这是适合健康老人的,护理楼层里我们希望是一个组团需要一个浴室,这个浴室也就不用特别大。浴室稍小点还有一个好处,可以及时用加热装置把温度提上去,这样能让老人在洗澡前后不着凉感冒,这是很重要的,其实屋子里有时你也很难加热得特别好。把小型浴室加热做好,老人洗澡是非常安全舒适的。
此外,图15的方案里还有一个洗衣空间,组团里带有洗衣空间我觉得非常好。有些小物件收集起来就在这儿处理了,不一定非要都送到大型公共洗衣房去。这种组团式护理的生活就像大一点的家庭,有些东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帮助处理就处理了,如果所有东西都要送到楼下再送上来,也浪费劳动力,浪费空间设施设备,所以在组团护理特别是智障护理当中,旁边有个小的洗衣间也是十分必要的。其他像仓库也是必要的。
餐厅旁边有个小卫生间也很重要。你要他都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上厕所有时候就来不及了,吃饭的时候就要上厕所,那旁边有个卫生间就很好。还包括想及时洗手等。护理站旁边都有个洗手池,还有小的水池,洗茶杯等都是必要的。护理站不仅仅是操作电脑做记录的地方,其实是帮助护理的一个生活区,我觉得它和备餐区都是混成一致的,既可以办公,又可以备餐,又可以聊天,有小的沙龙吧台的性质,都是有意义的。
公共起居厅
图16 日本养老设施中的小起居空间
图16是日本的,下图17是丹麦的,都可以看到小的公共活动空间,就是我刚才说的组团式的中间的一个小的起居室的形态,大家一般都是围坐在一起,做手工、聊天、喝茶、吃饭等,都是这样的做法。对公共起居厅一定要注意,首先要有很好的光线,最好甚至必须有阳光,甚至比房间有阳光更重要。公共起居厅最好是朝南,其次是朝东,再次朝西,朝北就是非常不利的,因为白天都要把老人叫到公共起居厅生活。
护理人员在起居厅里看着老人在一起活动也是比较节约劳动力的。如果把老人安排在每间屋子里,他一有事按铃你就要跑过去,这样反而费劳动力;而且老人躺在床上比较懒不愿意动,这样对他身体也不利。如果在集体当中,老人情绪可能还好一些,能够跟着大家一起做些事情,对他身体也是有好处的。所以,我们对起居厅必须非常重视,而不是说我为了多要房间,就把起居厅做得特别小,没有活动的厅了,这是非常不利的。
起居厅里的桌子不能太大,因为服务人员多数是女性,搬不动。桌子还是要轻便的,而且既可独立放置,也可以拼接,像图16日本设施这样,就排成一长溜,对坐着做一些活动也比较方便。长形和方形的桌子比较合适,圆形的就不太容易拼接。
另外,起居厅里还必须有电视、钟表、饮水机等其他设施,要有地方放,所以也设置了台面。还需要一定的墙面。和幼儿园相似,老人写的字、画的画、做的手工,出去玩的、家庭的照片,都可能需要展示,所以需要给老人留出墙面,墙面还可以钉东西、粘东西,要有一个表达展示的位置。
图17 丹麦养老设施中的小起居空间
图17所示建筑由于是一层的,所以屋顶是斜的,这种空间显得非常地舒服,光线也挺好的。当然,他们的暖气设备也是足够了,否则空间越大越费能源,空调吹风要把整个房间弄凉快和弄热都比较费。所以,大的空间可能给我们感觉特别舒服,但如果需要费空调暖气的情况下,太大的空间也是不适合的。我们比较欣赏图17的色彩,一些柜子做得特别鲜明,看得非常清楚,光线也非常的好,并且分成几个小的沙发区、餐桌区,大家可以分在不同的小空间中活动,显得比较自由也比较舒服。而工作人员围绕着中间的这个小厨房给大家送水、加热食物等等,工作也非常地便利。
下面介绍几种我们最近写的相关书籍。《老年住宅》是国家“十一五”规划大学教材,内容是一般住宅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事项。《老·人家》是老人住宅改造设计的书,我们的研究生做了很多调研,都是真实的家庭,做了一些改造方案。还有《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设计样图 14J819》是国家级的标准图集,是我们主做的,我们画的图,供大家参考。其他的是一些住宅的书,住宅也是我们主要研究设计的方面,也有一部分是涉及老人的,如果有喜欢的可以去看看,输入书名,在网上都可以买到。
图19 欢迎关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教授工作室
我们工作室有一个平台,大家可以扫描一下这张图,我们做的一些研究会发表在这里,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分享。我说的有些地方是片面的,大家可以提出批评指正。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谢谢大家!
谢谢周教授,今天的讲课非常精彩,太专业了,学习的很多,非常感谢。
建筑设计构造,非常重要。如果是专业性的设计构造的话,护理工能够节省50%。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建筑设计构造等等,都需要专业内行。
李丹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
非常感谢周教授,学到了很多知识!谢谢缨姐!感谢这麽专业的分享!
聶梅-帆扬
周老师,请教一下我国养老建筑立法的情况。
周燕珉清华建筑学院教授
关于我国建筑立法方面,目前新的一轮建筑口上的法规都出台了,比如老年设施,还有马上要出的老年建筑,包括图集都有了。这些方面的法规本来我们以前,十几年前都有的,现在只是一种更新修订的状态,可以去建筑的书店或网上去买这些建筑法规,规定得都比较细致。但这些法规只是最最基本的,你必须保证要做到的。当然我们平时做建筑设计肯定不止这些了,除了要达到法规的规定,还要深入得多,做建筑要考虑得更多才对。
周加乐某院长
周老师,哪些方面的设计是一个养老机构必备的,或者说一定要达成的硬件条件是哪些?
苏畅沈阳仁爱畅晚养老照护有限公司
小型护理型机构保基本的适老化设计装修有哪些?
周燕珉清华建筑学院教授
上面提到那些是老人护理院必须必备的。我觉得建筑设计方面怎么说都能够做,不是说一个建筑哪种就合适,哪种就不合适,其实努力去做,大多数建筑都能适合,当然我说的是改造的,新建的必然都能做对做好,改造会受原来建筑的限制。有几个条件是必须重视的。
第一,应该是无障碍的,不要有特别多的高差,上不去下不来的,特别是轮椅就很困难,“平”是首先要在意的。“平”的问题可以有很多解决办法,比如加一些坡道,在门口加一些坡道往往是比较容易的。室内有这种高差就比较困难。所以,我们要看能不能把平做出来。如果有高差了,就必须两边加点小坡,做到了又不影响别的就可以。只要有坎儿都是最大的危险,老人没看清绊倒,将来都是老人院的责任。检查一个建筑适不适合做成老人设施,先看看有没有把地面做平的条件。
第二个要重视的是要设置电梯,不能让老人爬楼梯,哪怕是二楼也不是太有利,所以我们希望能加电梯。如果里面加不成,看能不能挂在墙的外面,把墙打通打掉一块,开出一个门来,把电梯装上就可以。当然有时候要问一下规划管理方面的机构,你加电梯有可能影响后面楼的日照或多占了地,人家不同意,这点也是有一定困难的。加电梯的钱并不是特别了不起,有时候往往涉及到其他的法规,可能周边不同意,设计规划口不批准等等。
第三个要注意的是门的大小。判断一个建筑是不是适合改造成老人设施,首先要看它的居室或经常要通过的口、门的大小够不够。首先必须要保证轮椅和担架在紧急进出时能够通行。关于口的大小,国家规范规定净宽大于800,门洞就应该不小于900。老人院里护理程度高的地方,紧急的时候需要把床推出来,门就需要更大一些。能做成推拉门最好,便于轮椅担架和床的进出。如果实在不行,做成平开门也可以。
聶梅-帆扬
感谢您的解答,我去找一下。说到“平”,用轮椅推老人出门儿,现在障碍很多,过马路就不方便。这个在城市建设上有什么规范吗?如果提意见应该向什么部门提?
周燕珉清华建筑学院教授
马路有障碍轮椅过着不方便,确实是城市建设的问题。各个区域都有管这个的,区里有专门检查街道是不是能做到无障碍,可以到区政府找专门负责的部门问这个事。大多数情况,政府也是在检查的时候忙着做一段,平常不弄了也没时间来管。如果在小区,可以和居委会、物业这些地方去说,帮着把高差去除。国家规定中这些应该做到,很多地方做得粗糙,或者没有想到这么多就没有做到。其实,把高差弄平,有些工程量也不算很大。和相关部门说一说,有可能会帮着做的。
陳潔生臺灣醫療養老規劃設計
請問內地養老的衛浴空間的通用設計規定一定要考慮輪椅嗎?
周燕珉清华建筑学院教授
这也要看具体情况。我觉得规定当中是指那些老人设施的地方,老年设施就代表有很多老人需要护理,他们今后可能需要坐轮椅等,所以这里面的卫浴空间是需要轮椅能够转圈的。如果是公寓和住宅,都是健康老人使用的,不用轮椅转圈也可以。健康老人也可能突然生病,局部时间需要坐轮椅,卫浴空间能够做到轮椅转圈,当然最好。如果做不到,可以在门的某些地方做些处理。比如,门开得更大一点,轮椅就能借助门开启后的空间转圈;或者不用完全转360度的圈,进去能倒出来也是可以的;一般情况下,有人帮助他,比如从轮椅移动到恭桶、淋浴的座位上,只要能在卫生间中完成,我觉得就可以了。
苏畅沈阳仁爱畅晚养老照护有限公司
还要请教周教授,针对失能老人的护理型机构,想节约装修成本和保洁的人力成本,不想每个房间都设有卫生间,但是还想尽量保证护理动线合理,不影响工作效率,这样,卫生间如何设计?谢谢!
周燕珉清华建筑学院教授
如果是护理程度很高的,比如在两间中间共用一个卫生间,这样是可以的。因为他们本来也不怎么下床了,有可能你要接便处理,卫生间也没那么拥挤。两间甚至八个人用一套卫生间也是可以的。如果老人还有一定能力自己上厕所,可能占用厕所的时间就比较长,厕位少就可能不太合理。有些卫生间也对着公共空间,又离房间近一点,大家也可以去具有公共空间性质的卫生间去上厕所,整体就少设几个卫生间。由于这些卫生间有公共属性,也许最后使用起来也不至于不够用。如果比较远就比较麻烦,所以,要空间距离不能特别远。两个房间共用一个厕所比较好,可以这个屋子从这头进,那个屋子从那头进,当然,上厕所的人应该把不是他自己屋子的门关上。有时候老人可能也不太在乎这些,不关,或者虚掩就行了。
苏畅沈阳仁爱畅晚养老照护有限公司
通过您的解答,已经在脑子里形成平面图了,非常感谢,您辛苦。
聶梅-帆扬
还有一个问题,老式居民楼没有电梯的那种,有没有什么好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帮助老人容易上下呢?谢谢周老师。
周燕珉清华建筑学院教授
关于老式居民楼加设电梯的问题,确实是大的难题。过去的楼都是五六层,六层以上需要加装电梯。所以在一个时期,(上世纪)80年代到90年代初,建了好多六层以下没有电梯的住宅,老人住在高层,上下楼很不方便。如果加电梯,可以加在楼梯间位置上,但加上去以后,比如老人在六层,电梯出来,还有半跑才能到屋子里,不能真正解决坐轮椅的老人的问题。当然可以减轻一些负担,电梯爬到五层半,还有半层就到六层,也已经很方便了。
如果能做到完全是平的能进屋的这种状态,都必须加在南侧有房间的这个部分。旧的住宅中都已经住了人了,你让谁家腾出来空间做电梯出来的通道,谁家也做不到,也就没有希望。改造成功的都是一些大院,比如部队的大院,钱由部队出,给每家增加一些面积,然后让出一些位置做公共的通道,还是能够成功的。必须是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的,散户这种加电梯完全是平着进出每一层,是很难做到的。当然根据不同楼型,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,但大多数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。
电梯的问题还有很多不是技术的问题,是一些人的问题。比如一层的人不愿加装电梯,很多人在他家门口等电梯特别吵,对他家是一种搅扰。上面想装下面不想装,邻里之间就出现矛盾了,给加装电梯带来一定的困难。随着老龄社会状况越来越严重,这些问题,将来政府可能也会出一些政策吧,比如过去是大多数人同意才能加装,今后可能是一部分人同意就能加装,给予一定的补偿吧,这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。
楼梯间上加一个简易的爬楼梯的小的装置,也有一定困难。因为过去的楼梯间要求设计宽度只有一米二,这是消防的最低标准,你再加装置就不够一米二了,火灾疏散的情况下就不符合规范,这也是一个矛盾的点。爬楼梯机等是个人行为,能解决问题当然更好,不牵扯其他人。
宏昌-中加枫华
感谢周教授和李缨老师提供这么高级别的微信群课,请问周老师,关于居室和环境设计中,有没有关于老年社会心理等理论或是健康医学方面的理论书籍?
周燕珉清华建筑学院教授
关于老年人心理学方面的问题。这些书如果是社会学或医学方面的书应该是有的,但跟建筑设施设计方面结合的应该还没有。我们平常最重要的这样的知识的来源是去调研,去了解老人,了解老人施设中的管理。设计中时时刻刻都存在这些心理方面的因素,对设计有很大的影响。设计做好了也对老人和管理者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。这些地方都非常细致,你可以具体问一个问题,我可能能解释心理学是怎么放进去的。
宏昌-中加枫华
我拜读过您刚(提到的)所有书目,例如亚洲老人男女平均胫骨、髋骨高的,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设计参考。例如在居室设计关于感染控制方面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,以及在环境设计中,如何能提高老人社会参与?
周燕珉清华建筑学院教授
谢谢宏昌。我解释一下最后这个问题,怎么能提高老人社会参与度。我举一个在设施中的例子。老年设施里经常会有阅览室、棋牌室,这些功能空间,有些老人设施设计不太注意,往往就把它变成一间屋子,开门进去打牌看书等。我觉得如果有条件,尽量应该把这样的空间做成开放式的。当然,有时候开放式的可能跟大空间接起来对空调的控制不太容易,屋子里很难弄暖和或者凉快。或者做成部分透明的,用一部分玻璃把空间隔开。虽然空间隔开了,但由于玻璃是透明的,老人在走廊里走过就能看见里面有人玩,他就会积极参与。如果完全关上门,老人可能看不见里面有谁,就不好意思去或者没有情绪去。仅仅一个透明性就可能促使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,有更积极的社交意愿了。这是我们在设计上做的一种解决办法。
宏昌-中加枫华
感谢周教授,有机会向您多多请教。谢谢李老师组织,缨束沙龙才能邀请到这么多高级别的专家。
周燕珉清华建筑学院教授
今天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,希望有机会能与大家多交流。
李缨-养老网
这次邀请周教授分享,令我印象极为深刻。
首先是回应迅速。邀请发出后,周教授当天给予回应并表达了许多鼓励之意,作为后学晚辈,深受鼓舞。
再则细致周全。为使分享内容更能满足需求,专门做了问题收集调研,为使大家能跟上分享节奏,更好领会分享内容,又提前发图,不愧姓“周”,想得周到!
再则严谨务实。以周教授的专业能力和实操经验,在老年设施规划设计领域可说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,随意展开,就是干货,但周教授为这次分享依然精心准备,做足功课,治学如斯,令人感佩!
周教授的分享,成就了缨束沙龙的美丽章节,是群友之幸,更是我本人的荣幸,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,铭感于心!
|
|
|
|
|
|
微信二维码 |
|
扫描加我微信 |
|
联系我们 |
关于我们 |
合作单位 |
电话:0550-3082220、15755071969
传真:0550-3082220
公司地址:滁州市琅琊区三里亭社区琅琊路小学对面
微信公众号:乐康老年护理中心 E-MAIL:342688719@QQ.COM |
|
|
|
|
|
|
Copyright 2006 - 2025 安徽乐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(www.ahloka.com) All Right Reserved. 技术支持:鑫泽科技 |
|